外贸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实现了稳定增长,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展望下半年,尽管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在增加,但我国稳外贸政策的不断发力,也为市场注入新的信心。
外贸成绩实现优中有升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
7月14日,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总体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顶压前行,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
在外贸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三大类外贸企业上半年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从外贸主体看,三大类企业出口全部增长。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8.52万亿元、增长8.3%,外资企业出口3.49万亿元、增长5.4%,国有企业出口9687.3亿元、增长3.8%。近年来,我国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稳步增加,2015年、2019年、2023年分别超过30万、40万、50万家。
与此同时,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的51.8%,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同期,对欧盟、韩国、日本等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量上来看,上半年整体呈现出口偏强、进口偏弱的特征。上半年出口增长超出市场预期,主因是“抢出口”和“转出口”驱动。其中,集成电路、船舶、汽车、通用机械等产品出口增速较高,这些产品出口利润较高,也是贸易摩擦的重点领域。
在张林看来,在外部环境复杂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体现出我国出口的韧性,以及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依然稳固。但需要注意,从出口价格来看,部分出口产品或依然存在一定“增量不增利”的问题,特别是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领域的出口价格指数偏低。
用好货币政策工具稳定外贸
“下半年,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速走低的压力依然会对我国出口带来一定的风险与挑战,加之中美之间的关税摩擦,预计我国出口商为了弥补美国市场缺口而进行的‘抢出口’以及‘转出口’或将走弱。”张林分析。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张林认为,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稳定外贸,也体现出政策层面对于稳定外需的重视,这对稳定出口起到一定的托底作用。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下半年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动态调整预算,扩大财政支出,对冲关税战可能引发的外需下滑风险,稳定经济增长。另外,要及时纾困救助外贸行业,解决重大冲击下可能的失业问题。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受损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政府给予适当贴息。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认为,虽然近期中美间关税战有所缓和,但特朗普政府秉承“美国优先”理念,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与秩序的目标始终未变,且全球高关税长期化的趋势未变,美国已经向多个国家发出关税通知信函,这将对我国出口造成冲击,下半年出口或将逐步承压。
面对挑战,各部委也纷纷加快稳外贸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步伐。在今年5月召开的外贸企业圆桌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下一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全力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提供更多支持,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8月1日召开的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将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管理政策。
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